【会计学院】2020年“三说”教学主题活动评分标准
发布时间: 2020-09-28 浏览次数: 11

2020年“三说”教学主题活动评分标准

 

1-1核心专业负责人“说专业(群)”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指标

主要参考要素

分值

1

SWOT分析法应用

有效利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各层面分析条理清楚。

5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②坚持校企“双元”育人,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以专业群为单元的现代学徒制。③以专业群为单元联合行业企业组建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招工招生、实训实习、质量评价、就业创业等工作,形成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④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

3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①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重构“底层基础+中层模块+高层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底层基础或平台类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或通用能力,中层模块课程培养学生面向关键岗位的基本素质、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等,高层方向课程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②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实习实施标准,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10

4

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规划、推进教材建设,完善教材选用制度,促进教材研究、编写及完善。紧跟产业发展,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针对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引用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新形态一体化、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推进教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优质课堂。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0

5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汇聚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产业教授、江苏工匠、技能大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制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明确教学团队在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教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具体职责和日常规范。引导团队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建等工作。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团队协作、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明确教师“双师”能力培养措施。

10

6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建设产教融合、开放共享、资源集聚的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服务平台。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统筹编制专业群实践技能标准。集成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融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并将平台建成区域或行业教育培训与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创新产教融合平台运营模式,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确保平台可持续发展。

10

7

服务发展能力提升

 

明确定位和服务领域,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合作,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构建以内生动力、激励评价、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为核心要素的校企协同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有效衔接。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企业一线员工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社区工作者培训、退役军人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发并推广高质量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培养培训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企业“走出去”。

10

8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专业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专业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群)负责人、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专业群建设与发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跟踪行业技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持续保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同步规划和发展。

10

9

存在的问题

借助诊改服务平台专业质控点相关数据或已生成的专业诊改报告,能精准定位制约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的总结专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

10

10

下一步建设的思路

改进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实施后能快速解决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115

1-2核心课程负责人“说课程”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指标

参考评价要素

分值

1

整体设计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任务型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对于专业课,应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规划课程体系、开发“任务型课程”,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要求和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对课程体系做合理调整或补充;对于公共课,应按照“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专业教育、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任务型课程”。

10

课程标准清晰,有高职学生生源特点和学习基础分析,有素质和能力评价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评价设计,有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比重、难度合理的作业设计。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10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表述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

10

3

教学方法

教师能自觉以“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符合“做中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仿真模拟法等。

10

4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体现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行动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任务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把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

10

5

教学效果

每一次课都有检验本次课学生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考核。课堂氛围好,学生乐于学习,且经过检验,确实学有所得。

10

6

教学资源的完整性、多样性、先进性

可以引用已有教学资源、或改造已有资源、或自行开发资源,但要努力做到课程资源系统、完整、类型丰富,充分展示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10

7

教学资源的运用

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频率高,信息化教学方式多样,如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

10

8

学生学期评教

5

9

督导评价

5

10

结合本课程实际开展的教学创新

10

 

 

1-3二级教学部门负责人“说规划”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指标

主要参考要素

分值

1

SWOT分析法应用

有效利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各层面分析条理清楚。

5

1

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①以“回归本真、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尊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高职人才培养规律;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服务主导型教育教学模式;

③坚持关键技能、专业知识与价值观相结合,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等。

10

2

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方案对接专业教学标准规定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

成立由行企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方案调研、论证和制(修)订工作

10

3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①专业整体规划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有效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部署和事业发展规划;

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加强专业协同和跨界整合,建立科学的专业标准;

③健全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有效落实专业改造、优化与退出机制等。

10

4

构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岗位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②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③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线上线下协同课程教学新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展有效课堂认证工作等。

10

5

加强教材建设与创新

①教材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

选用教材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③整合专业优势与教材资源,联系国内知名出版社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重点教材等。

10

6

推进实践育人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①深化实践育人体系改革,扩展实践育人教育平台,满足学生创新实践需求;

②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相结合,促进专业集群的教学、师资、实训和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共享,大力支持师生技能竞赛活动;

③落实政行校企协同育人,组建由行业组织、企业参加的院校理(董)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并有效发挥作用。

10

7

完善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

①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外兼职教师素质优良,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教科研工作;

②提高高层次专任教师比例,推进教师层级开发,实施人才工程建设;

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到企业兼职,选聘企业技术带头人到来院担任产业教授。

10

8

存在问题

①形势的分析客观真实;②问题的诊断准确合理;③原因的分析精准到位等;

10

9

下一步

建设规划

 

①切实开展调研与分析;②提出的规划设想科学务实;③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等。

15

 

 

 

 

 

 


;

关于学院

      学院前身为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已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2004年升格为大专,2008年开始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举办“专接本”、“专起本”本科教育。2014年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开展“3+2”本科教育、2017年与淮阴工学院合作开展“3+2”本科教育。

微信公众号    
学校官微
会计学院官微
移动财院
版权所有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2020

地址:江苏淮安开发区枚乘东路8号 邮编:223003 联系电话:051783858241